尾骨骨折通常不会遗留严重后遗症,但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慢性疼痛或排便不适。尾骨骨折多由跌倒撞击、分娩或运动损伤引起,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坐立困难及压痛。
多数尾骨骨折患者经保守治疗可完全恢复。急性期需避免久坐,使用环形坐垫分散压力,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物。康复期间建议进行温水坐浴促进血液循环,2-3周后逐步恢复轻度活动。约80%患者3个月内症状消失,日常活动不受限。
约5%-10%患者可能发展为尾骨痛综合征,表现为长期坐位疼痛或性交不适。这与骨折愈合畸形、周围神经卡压或创伤性关节炎有关。顽固性疼痛需考虑局部封闭治疗,极少数需行尾骨切除术。产后女性更易出现愈合延迟,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及盆底肌牵拉有关。
尾骨骨折后应保持高纤维饮食预防便秘,避免骑行、划船等压迫尾骨的运动至少6周。康复期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稳定性,睡眠时采用侧卧位减轻压力。若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或伴随下肢麻木,需排查骶神经受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