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脚跟脱皮可能由皮肤干燥、真菌感染、缺乏维生素、过度摩擦或湿疹等原因引起。
1、皮肤干燥:
冬季气候干燥或饮水不足会导致皮肤角质层水分流失,脚跟部位皮脂腺分布少更易出现脱皮。建议每日涂抹含尿素或乳木果油的保湿霜,洗澡水温不宜超过40摄氏度。
2、真菌感染:
红色毛癣菌感染引起的足癣俗称脚气会导致脚跟鳞屑状脱皮,可能伴随瘙痒。可能与共用拖鞋、赤足行走有关,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乳膏,鞋袜需每日更换消毒。
3、缺乏维生素:
长期缺乏维生素B3烟酸或维生素E会影响皮肤屏障功能,表现为对称性脚跟脱皮。可通过食用动物肝脏、坚果、全谷物补充,严重缺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制剂。
4、过度摩擦:
穿着不合脚硬底鞋或长期站立行走,脚跟部位反复机械摩擦会导致角质增厚继而脱皮。选择透气软底鞋,使用硅胶后跟垫可减少摩擦,睡前可用浮石轻柔去除死皮。
5、湿疹:
遗传性过敏体质或接触洗涤剂可能诱发局限性足部湿疹,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细碎脱屑。需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急性期可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
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穿吸湿排汗的棉质袜子,避免赤脚接触公共浴室地面。饮食中增加深海鱼、胡萝卜等富含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A的食物,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若脱皮伴随裂口出血、脓液渗出或持续加重,需及时就诊排查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