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躯体症状和社会功能受损。典型现象包括持续情绪低落、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下降及自杀倾向。
1、情绪低落:
患者长期处于显著而持久的抑郁状态,表现为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典型特征是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常伴有自我评价过低、无价值感或过度自责。部分患者会出现无法解释的哭泣或情感麻木状态。
2、睡眠障碍:
约80%患者存在睡眠异常,常见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浅。部分表现为睡眠过多,但醒后仍感疲乏。睡眠结构改变与大脑神经递质紊乱有关,可能伴随多梦或噩梦。
3、食欲改变:
多数患者食欲下降导致体重减轻,少数出现暴食倾向。消化功能紊乱常见腹胀、便秘,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相关。严重营养不良可能加重乏力症状。
4、认知功能损害:
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决策困难、记忆力减退等执行功能障碍。患者常主诉"脑子像生锈",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需付出极大努力,这种认知损害可持续到缓解期。
5、自杀风险:
约15%的重度患者会产生自杀念头,多伴有 hopelessness无望感认知模式。危险信号包括突然整理物品、交代后事、获取自杀工具等,需立即进行危机干预。
抑郁症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可促进脑内啡肽分泌。饮食宜选择富含色氨酸的香蕉、燕麦,以及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家属应学习非批判性倾听技巧,避免使用"想开点"等无效安慰。若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应及时至精神科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中重度患者需结合药物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