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宝宝病毒性肠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和腹痛,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治疗以补液、调整饮食和药物缓解症状为主,必要时需就医。
1、腹泻
宝宝病毒性肠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通常表现为水样便或稀便,可能伴有黏液。腹泻次数增多,严重时一天可达10次以上。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增加脱水的风险。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的大便情况,及时补充水分。
2、呕吐
呕吐是病毒性肠炎的另一个典型症状,可能伴随食欲不振。频繁呕吐会加重脱水的风险,尤其是婴幼儿。家长应少量多次喂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一次性喂食过多,以免刺激胃部引发呕吐。
3、发热
部分宝宝会出现低热或高热,体温可能达到38℃以上。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但持续高热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家长可通过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
4、腹痛
腹痛通常表现为腹部不适或阵发性绞痛,宝宝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或蜷缩身体。腹痛与肠道炎症和蠕动加快有关,可通过热敷腹部或轻柔按摩缓解不适。
5、脱水
脱水是病毒性肠炎最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口干、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等。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中重度脱水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静脉补液治疗。
治疗方法
- 补液:口服补液盐是治疗病毒性肠炎的基础,可有效预防和纠正脱水。
- 饮食调整: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母乳喂养。
- 药物缓解:可使用蒙脱石散止泻,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退热药物控制体温。
宝宝病毒性肠炎虽常见,但家长需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尤其是脱水的迹象。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