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判定神经性耳聋需结合病史采集、听力学检查、影像学评估及排除性诊断。主要有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耳蜗电图、核磁共振检查等方法。
1、纯音测听纯音测听是诊断神经性耳聋的基础检查,通过不同频率的纯音测试患者听力阈值。神经性耳聋通常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骨导和气导曲线均下降且无气骨导差。测试结果可明确听力损失程度,轻度为26-40分贝,中重度超过41分贝。检查时需在隔音室内进行,患者需配合指示做出反应。
2、声导抗测试声导抗测试用于评估中耳功能及耳蜗后病变。通过测量鼓室压力和镫骨肌反射,可鉴别传导性耳聋与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聋患者鼓室图通常呈A型曲线,镫骨肌反射阈值升高或消失。该检查能辅助判断病变部位,若镫骨肌反射存在但阈值异常,可能提示耳蜗或听神经病变。
3、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可客观评估听神经至脑干的电生理活动。通过记录声刺激后10毫秒内的神经电反应波形,分析I-V波潜伏期和波间期。神经性耳聋常见I波存在而后续波形缺失,或各波潜伏期延长。该检查对听神经瘤等蜗后病变敏感,适用于婴幼儿及无法配合主观测听者。
4、耳蜗电图耳蜗电图通过记录耳蜗及听神经的复合动作电位,可区分耳蜗性与蜗后性病变。神经性耳聋若表现为总和电位与动作电位比值异常,提示耳蜗病变;若动作电位完全消失则可能为听神经损伤。检查时将电极置于鼓岬或外耳道,需排除中耳积液等干扰因素。
5、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能清晰显示内耳、听神经及中枢听觉通路结构。对于突发性耳聋或单侧神经性耳聋患者,需通过增强核磁共振排除听神经瘤、多发性硬化等占位性病变。典型神经性耳聋可见听神经变细或缺如,内听道占位病变直径超过3毫米即具有诊断意义。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扫描时间约20分钟。
确诊神经性耳聋后应避免接触噪声,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神经营养药物。突发性耳聋需在72小时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耳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定期复查听力防止进行性下降。若双耳重度耳聋影响交流,可考虑验配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