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挤出水来可能是乳腺导管内液体异常分泌的表现,常见原因有乳腺导管扩张、高泌乳素血症、乳腺炎、垂体瘤、乳腺癌等。非哺乳期乳头溢液需警惕病理性因素,建议尽早就医检查。
1、乳腺导管扩张乳腺导管扩张多与激素波动有关,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头溢出淡黄色或透明液体。该情况常见于围绝经期女性,导管上皮细胞退化导致分泌物潴留。日常需避免过度挤压乳房,穿戴宽松内衣,若伴随红肿疼痛需超声排除感染。
2、高泌乳素血症血清泌乳素水平异常升高会刺激乳腺分泌,溢液常为乳白色。发病与垂体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或某些药物有关。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紊乱、头痛等症状,需通过激素检测和垂体MRI明确诊断,常用溴隐亭等药物调节泌乳素水平。
3、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或非哺乳期浆细胞性乳腺炎均可导致脓性溢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见于哺乳期,伴随乳房胀痛发热;浆细胞性乳腺炎则与自身免疫相关,溢液多为绿色黏稠状。治疗需区分病因,前者用抗生素,后者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
4、垂体瘤垂体泌乳素瘤压迫正常垂体组织,引发持续性溢乳。肿瘤直径超过10毫米时可能伴随视力视野缺损,微型腺瘤则以内分泌症状为主。诊断依赖垂体增强MRI和激素六项检查,治疗方案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经蝶窦手术切除。
5、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癌或浸润性癌可能引起血性溢液,液体呈暗红色或咖啡色。伴随乳房肿块、皮肤橘皮样改变时提示恶性可能,需立即进行乳腺钼靶、超声及病理活检。早期乳腺癌可通过保乳手术联合放疗化疗提高生存率。
发现乳头溢液应记录液体颜色、量和触发条件,避免频繁刺激乳房。日常减少高脂肪饮食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B6有助于调节泌乳素。所有非哺乳期溢液均需乳腺专科就诊,通过乳管镜、细胞学检查等手段明确病因。妊娠期生理性溢乳属正常现象,但合并血性分泌物时仍需排除妊娠相关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