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
(二)中毒症状: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着。
(三)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胀痛或绞痛),便秘或便闭。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
(四)腹部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侵润较甚,肿块可固定。
(五)晚期表现:有黄疸、腹水、浮肿等肝转移征象,以及恶病质,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结肠癌 http://www.fh21.com.cn/zhongliu/jca/
结肠癌中期的治愈率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肿瘤的分期、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结肠癌中期通常指肿瘤已经侵犯肠壁或局部淋巴结,但尚未发生远处转移。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结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根据临床数据,结肠癌中期的五年生存率约为60%-70%,但具体预后因人而异。
1、手术切除:手术是结肠癌中期治疗的核心手段,通常采用结肠切除术,切除肿瘤及周围受累组织。对于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还需进行淋巴结清扫术。手术的彻底性是影响治愈率的关键因素。
2、辅助化疗:术后化疗可降低复发风险,常用药物包括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化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通常持续6个月左右。
3、放疗辅助:对于局部浸润较深的肿瘤,放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减少术后复发。放疗通常与化疗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4、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如KRAS野生型患者,可使用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或西妥昔单抗。靶向治疗可提高化疗的疗效,延长生存期。
5、免疫治疗:对于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的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可显著改善预后。免疫治疗为部分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结肠癌中期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有助于肠道健康。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可增强体质,促进康复。定期复查和随访是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复发的重要手段。患者及家属应保持积极心态,遵循医嘱,争取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