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
血液与肿瘤科
骨坏疽是中医的名字,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脊髓炎是指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髓组织、骨皮质和骨膜的化脓性炎症,可分为血源性骨髓炎、外来骨髓炎(甲下脓肿引起的趾骨骨髓炎、腿部溃疡引起的胫腓骨骨髓炎)和创伤性骨髓炎(开放性骨折引起的骨髓炎)。临床表现包括压痛、肿胀、局部皮肤温度高和患病组织中的肢体运动障碍,伴有全身高烧和寒战。
鲍立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血液内科
骨坏疽在西医中被称为化脓性骨髓炎。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胫骨,其次是股骨、肱骨、桡骨和其他长、中骨。在疾病发作之前,通常会有受伤的历史,包括发冷、高烧、口干和四肢疼痛,在1-2天内无法活动,随后会出现轻微的皮肤发红和发热,经常伴有肿胀。大约在患病后1-3个月,体温持续不减,颜色为红色,肿胀的骨头明显肿胀。当脓液变稠并破碎时,脓液就会出现。瘘管也可能形成,受影响的部位会接触到粗大而粗糙的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