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现认为红斑狼疮系一病谱性疾病,局限性盘状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其二极端类型,中间有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和深部红斑狼疮等。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们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
盘状红斑狼疮损害主要限于皮肤,初起时为小片的红色斑疹,稍隆起,以后表面逐渐出现粘着性鳞屑,小心揭去鳞屑可见其下面带有刺状角质栓,而损害表面则显现扩张的毛囊口,日久皮损中央萎缩、凹陷,可见毛细血管扩张与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斑。皮肤损害可发生于耳轮、前额、唇部、头部、手背及颈部等处,头皮损害可造成永久性脱发,自觉微痒,常在日晒或劳累后加剧,容易复发。本病一般无全身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面部常出现蝶型或盘型红斑,鲜红或紫红,表面光滑或附有鳞屑,掌跖、指趾末端及甲周皮肤可出现水肿性红斑或多形性红斑样,有的还有冻疮样皮疹及毛细血管扩张性丘疹。同时可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脱发、发热、关节疼痛乏力。肾脏损害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及红细胞、白细胞。侵犯心脏可致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等。呼吸系统受累可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和干性或渗出性胸膜炎。消化系统受累可有食欲不振,肝功能损害,白球蛋白比值倒置等。脑损害可出现抽搐及神经、精神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