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护理诊断主要包括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和心理问题,护理措施可通过康复训练、饮食调整、语言训练、认知干预和心理疏导等方式实施。
1、肢体功能障碍:
脑梗死患者常因运动神经受损出现偏瘫或肌力下降。护理需早期介入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病情稳定后转为主动训练,如床上翻身、坐位平衡练习,逐步过渡到站立和步行训练。康复过程中需注意跌倒防护,必要时使用助行器或矫形器辅助。
2、吞咽困难:
约45%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易引发吸入性肺炎。护理需先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对中重度障碍者采用鼻饲管喂养,轻度者选择糊状食物。进食时保持坐位60度,每口食物控制在3-5毫升,餐后清洁口腔残留。定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如冰刺激、空吞咽练习。
3、语言障碍:
运动性失语患者表现为言语不流畅,护理采用单音节词跟读、图片命名等训练;感觉性失语者需配合手势和书写交流。每日训练30分钟,从简单词汇过渡到短句,家属参与时可使用患者熟悉的方言进行刺激。严重者需配备交流图卡或电子发声设备。
4、认知功能下降:
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和执行功能障碍。护理采用现实导向训练,在病房设置日历、时钟等提示物;进行数字排序、物品分类等认知游戏训练。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重要事项采用重复提醒。避免环境频繁变更,减少患者认知负荷。
5、心理问题:
抑郁和焦虑发生率高达60%,需定期评估心理状态。护理措施包括疾病知识宣教消除误解,鼓励参与康复活动获得成就感,建立病友互助小组分享经验。对严重情绪障碍者需心理科会诊,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家属应避免过度保护。
脑梗死患者的长期护理需注重营养支持,每日蛋白质摄入不低于1.2克/公斤体重,多选择深海鱼、豆制品等抗炎食物;康复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健步走、太极拳,强度以心率不超过220-年龄×60%为宜;居家环境移除地毯等绊倒物,浴室加装防滑垫和扶手;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每3个月复查颈动脉超声;家属应学习急救措施,识别再次卒中征兆如突发剧烈头痛、单侧肢体无力等。通过系统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功能预后,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