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霉菌性阴道炎可通过克霉唑栓、制霉菌素阴道片等药物治疗,同时需注意个人卫生、调整饮食结构。该病通常由激素变化、免疫力下降、阴道菌群失衡、血糖异常或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引起。
1、药物治疗:
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阴道局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栓可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制霉菌素阴道片能破坏真菌结构。禁用口服抗真菌药,用药前需清洁外阴,避免药物残留刺激。
2、激素影响:
孕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阴道上皮糖原增加,为白色念珠菌提供生长环境。可通过每日温水清洗外阴1-2次、选择棉质透气内裤缓解,避免使用碱性洗剂破坏阴道酸性环境。
3、免疫调节:
妊娠期免疫耐受状态会降低对真菌的防御能力。建议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调节菌群。
4、血糖控制:
妊娠糖尿病孕妇易反复发作霉菌感染。需监测空腹血糖不超过5.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mmol/L,减少精制糖摄入,选择全谷物和低升糖指数食物。
5、卫生管理:
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避免肠道菌群污染。性生活前后清洗外阴,发作期间避免同房。内裤需每日更换并用沸水烫洗,避免与其他衣物混洗造成交叉感染。
孕期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宜每日饮用200ml无糖酸奶补充益生菌,选择宽松纯棉内裤减少局部摩擦。可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需避免盆浴和公共泳池。若出现外阴红肿溃破、尿痛或反复发作,应及时产科门诊复查,排除混合感染可能。治疗期间定期进行白带常规检查,直至连续两次检测结果正常方可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