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黄斑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和中心视野缺损,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眼黄斑病可能由年龄增长、遗传因素、光损伤、吸烟、高血压等原因引起。
1、视力下降:
早期表现为阅读或识别面部细节困难,逐渐发展为中央视野模糊。与视网膜黄斑区感光细胞退化有关,需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诊。轻度病例可补充叶黄素改善代谢,重度需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2、视物变形:
直线被感知为波浪状,常见于湿性黄斑变性。因异常血管渗漏导致视网膜层间积液,需每月注射雷珠单抗等药物抑制血管增生。配合微脉冲激光治疗可减少注射频次。
3、中心暗点:
视野中央出现固定黑影,晚期可能出现色觉异常。干性黄斑变性患者可通过维生素C、锌补充剂延缓进展,每周监测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查病情变化。
4、对比敏感度降低:
分辨相近颜色或低对比度图案能力下降,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衰退相关。使用电子助视器或滤光镜片可改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考虑视网膜移植手术。
5、色觉异常:
晚期出现蓝色觉减退或全色盲,提示视锥细胞广泛受损。基因治疗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可延缓遗传性黄斑病变进展,日常需避免紫外线照射加重光损伤。
建议每日摄入15毫克叶黄素复合剂,选择羽衣甘蓝、菠菜等深绿色蔬菜。佩戴99%紫外线阻隔率太阳镜,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改善眼底微循环。定期眼科检查建议每半年一次,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避免吸烟及高脂饮食,保持血压低于140/90毫米汞柱。阅读时使用柔和的背景光照明,减少电子屏幕连续使用时间至每天不超过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