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主要分为急性咳嗽、迁延性咳嗽和慢性咳嗽三种类型,常见原因包括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异物吸入、胃食管反流及环境刺激等。
1、急性咳嗽:
急性咳嗽通常持续2周以内,多由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表现为阵发性干咳或伴有少量白色黏痰。常见病原体包括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这类咳嗽往往伴随发热、流涕等症状,多数可随感染控制自行缓解。
2、迁延性咳嗽:
迁延性咳嗽指持续2-4周的咳嗽,常见于支原体肺炎、百日咳等特殊感染。这类咳嗽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夜间加重,可能伴有鸡鸣样回声。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咳后呕吐现象。
3、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指持续超过4周的咳嗽,常见原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这类咳嗽以干咳为主,晨起或夜间明显,运动后加重。过敏性咳嗽患儿常伴有过敏性鼻炎或湿疹病史。
4、感染因素: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咳嗽最常见原因,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可引起深部咳嗽,常伴有痰鸣音或喘息。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需排查免疫功能异常。
5、非感染因素:
非感染性咳嗽常见于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表现为清嗓样咳嗽或体位性咳嗽。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多在进食后平卧时发作。环境因素如二手烟、粉尘等刺激也可导致持续性干咳。
日常护理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60%,避免接触冷空气及刺激性气味。饮食宜清淡,适当增加水分摄入,蜂蜜水对缓解夜间咳嗽有一定帮助。过敏性咳嗽患儿应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减少尘螨接触。若咳嗽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肺炎、哮喘等疾病。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雾霾天气需减少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