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时产妇休克需立即采取平卧位、给氧、补液扩容、病因处理及药物支持等急救措施。休克可能由产后出血、羊水栓塞、严重感染、麻醉意外或心脏疾病等因素引起。
1、平卧位:
迅速将产妇调整为头低足高体位,双下肢抬高20-3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松解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避免体温过低。此体位能改善脑部供血,为后续抢救争取时间。
2、给氧治疗:
立即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氧浓度维持在40-60%。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缺氧会加重器官损伤,及时氧疗可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
3、补液扩容:
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首选乳酸林格液或生理盐水快速输注。出血性休克需按失血量3:1比例补液,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补液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尿量及中心静脉压。
4、病因处理:
产后出血需立即按摩子宫,使用缩宫素类药物;羊水栓塞需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感染性休克需静脉用广谱抗生素。明确病因后针对性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5、药物支持:
血压过低可静脉泵注多巴胺维持灌注压,心率失常可用阿托品纠正。严重酸中毒需补充碳酸氢钠,凝血功能障碍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所有药物需在严密监护下使用。
急救同时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出血量及尿量变化。稳定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继续纠正贫血及电解质紊乱。产后需加强营养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剂,逐步恢复活动量,定期复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创伤后应激反应,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关注产妇身心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