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脚后跟疼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滑囊炎或痛风性关节炎引起。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连接脚跟与脚趾的纤维组织,长期站立、行走姿势不当或体重过大可能导致筋膜反复牵拉损伤。典型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活动后减轻。可通过热敷、足弓支撑鞋垫缓解症状。
2、跟骨骨刺:
跟骨底部异常骨质增生多因足底筋膜长期牵拉刺激所致。X线检查可见骨刺形成,疼痛程度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联。建议选择软底鞋减少局部压力,超声波治疗可帮助缓解炎症。
3、跟腱炎:
跟腱过度使用或突然增加运动量会导致肌腱退变,表现为脚跟后方疼痛伴局部肿胀。急性期需停止跑跳运动,冷敷配合跟腱拉伸能促进恢复。严重者可能出现跟腱部分断裂。
4、滑囊炎:
跟骨与皮肤之间的滑囊因摩擦或感染发生炎症,常见于穿硬质鞋跟人群。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热痛,穿刺抽液检查可明确诊断。需避免局部压迫,必要时需进行滑囊切除术。
5、痛风性关节炎:
尿酸结晶沉积在跟骨关节时可引发剧烈疼痛,常伴皮肤发红发热。夜间疼痛加剧是其特征,血尿酸检测可确诊。需控制高嘌呤饮食,急性期需使用抗炎药物治疗。
日常建议选择有缓冲功能的运动鞋,避免赤脚行走;每日用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体重超标者需逐步减重以减轻足部负荷;可进行脚趾抓毛巾、踩网球等足底肌肉锻炼。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明显肿胀变形,应及时至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排查强直性脊柱炎等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