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癌痛通常不会自行缓解,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放疗、心理干预等措施。癌痛是恶性肿瘤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疼痛,可能由肿瘤压迫、侵犯神经、骨转移或治疗副作用导致。药物镇痛是首选方法,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和辅助镇痛药。对于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放疗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也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知。
1、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肿瘤直接压迫或侵犯周围组织、神经是常见原因,例如肺癌压迫胸壁神经或胰腺癌侵犯腹腔神经丛。骨转移也是癌痛的重要来源,常见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可能引起神经病变或黏膜损伤,导致疼痛。
2、药物治疗是癌痛管理的基石。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适用于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可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重度疼痛则需要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辅助镇痛药如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抗惊厥药加巴喷丁对神经性疼痛效果显著。
3、放疗在癌痛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局部放疗可以显著缓解症状。对于肿瘤压迫神经或组织引起的疼痛,放疗可以通过缩小肿瘤体积来减轻压迫。
4、微创介入治疗为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选择。神经阻滞通过注射麻醉药物阻断疼痛信号传导;射频消融利用高温破坏肿瘤组织;椎体成形术可稳定骨折椎体,缓解疼痛。
5、心理干预不容忽视。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对疼痛的消极认知;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可降低疼痛敏感性;支持性心理治疗提高患者应对能力。
6、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疼痛管理。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可改善身体状况;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良好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癌痛需要综合治疗,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对于癌痛,不能寄希望于自行缓解,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通过多学科协作,结合药物、放疗、心理干预等多种手段,全面管理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