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性生活也可能得盆腔炎。盆腔炎的发生与性生活无必然联系,主要与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医源性操作、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
阴道内本身存在多种细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菌群失衡时,条件致病菌可能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常见病原体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及支原体等。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度冲洗阴道可降低风险。
长期熬夜、压力过大或患有慢性疾病会导致免疫力降低,生殖道黏膜防御功能减弱,增加感染概率。规律作息、均衡营养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宫腔镜检查、人工流产等侵入性操作可能破坏宫颈屏障,使病原体直接进入盆腔。进行相关操作后需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密切观察异常分泌物或发热症状。
阑尾炎、肠炎等腹腔炎症可能通过淋巴或血液循环波及盆腔。急性发作期可能出现下腹坠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抗感染治疗避免迁延为慢性盆腔炎。
经期使用不洁卫生用品、久坐不动等行为易造成局部潮湿闷热,促进细菌繁殖。建议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穿着透气棉质内裤,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
预防盆腔炎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饮用1500-2000毫升水促进代谢,适量摄入酸奶等含益生菌食物维持菌群平衡;避免久坐,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增强体质;出现持续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或发热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超声及分泌物培养,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可尝试中医艾灸关元、三阴交等穴位辅助改善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