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可通过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理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疼痛通常由椎间盘退变、外力损伤、姿势不良、肥胖、遗传等因素引起。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2-3天,选择硬板床采取仰卧位,膝关节下方垫软枕保持微屈状态。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肌肉萎缩,症状缓解后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2、物理治疗:
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水肿。牵引治疗能增大椎间隙减轻间盘压力,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牵引造成损伤。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可缓解疼痛和炎症,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改善肌肉痉挛。严重神经根受压时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
4、中医理疗:
针灸选取肾俞、大肠俞等穴位疏通经络,推拿手法需避开急性期。中药熏蒸使用桂枝、红花等药材温经通络,但皮肤破损者禁用。
5、手术治疗:
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马尾综合征需考虑手术,微创椎间孔镜可摘除突出髓核,严重者行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术后需佩戴腰围保护并循序渐进康复训练。
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每1小时变换姿势,坐位时腰部垫靠枕保持生理曲度。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游泳、平板支撑等运动增强核心肌群力量。注意腰部保暖,搬重物时屈膝下蹲保持背部直立,睡眠选用中等硬度床垫。饮食多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量食用黑芝麻、虾皮等富含钙质食物。若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
腰间盘突出患者每天倒走15-30分钟最佳,实际时长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个体耐受性、运动基础、疼痛反应及康复阶段调整。
1、病情程度:
早期膨出患者可尝试每日30分钟分段完成,突出伴神经压迫者建议从10分钟起始。急性期疼痛剧烈时应暂停倒走,转为卧床休息;慢性期患者可逐步增加时长至20分钟,以不诱发下肢放射痛为限。
2、耐受能力:
长期缺乏运动者初始控制在10分钟内,分2-3次完成。核心肌群力量较差人群需配合护腰支撑,单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运动后出现持续2小时以上肌肉酸痛需减少50%时长。
3、运动基础:
有规律锻炼习惯者可连续倒走25-30分钟,每周5次。建议采用间歇训练法:倒走5分钟后穿插1分钟正向行走,循环4-6组。专业运动员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抗旋转训练替代部分倒走时间。
4、疼痛反馈:
倒走过程中出现腰部刺痛或下肢麻木需立即停止。建议使用疼痛视觉评分量表,运动后疼痛评分超过3分满分10分应缩短次日时长。夜间疼痛加重者需间隔48小时再尝试。
5、康复阶段:
术后3个月内患者每日总量不超过15分钟,分3次完成。康复中期可增加至20分钟并配合游泳训练。稳定期患者建议长期保持每周150分钟倒走,但单日不超过40分钟。
倒走时选择塑胶跑道或平整草地,穿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保持收腹挺胸姿势。建议搭配低糖电解质饮料补充水分,运动后30分钟内摄入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银耳羹。避免在饭后1小时内或服用镇痛药物后立即进行,冬季需做好腰部保暖。若出现持续腿麻或大小便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