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的治疗以消炎、止泻、调节肠道菌群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止泻药和益生菌。对于细菌性肠炎,需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肠炎则以对症处理为主。
1.抗生素主要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炎,常见药物包括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诺氟沙星可抑制肠道致病菌的DNA合成,左氧氟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作用,阿奇霉素则适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需遵医嘱,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
2.止泻药可缓解腹泻症状,常用的有蒙脱石散、洛哌丁胺和地芬诺酯。蒙脱石散通过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水分起作用,洛哌丁胺能抑制肠道蠕动,地芬诺酯则具有止泻和镇痛作用。轻度腹泻不建议立即使用止泻药,以免影响毒素排出。
3.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可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散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双歧杆菌能抑制有害菌生长,酪酸梭菌可产生短链脂肪酸改善肠道环境,地衣芽孢杆菌则能分泌抗菌物质。益生菌宜在饭后服用,避免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4.饮食调理是急性肠炎的重要辅助治疗。急性期可进食米汤、稀粥等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软烂的面条、馒头等。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5.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加速康复。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腹部温暖,可使用热水袋热敷。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病从口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时需及时就医,以免发展为慢性肠炎或其他并发症。
急性肠炎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药物,同时配合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自行用药或滥用抗生素,有助于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发热、血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