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抽血检查项目主要有血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传染病筛查等。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孕妇健康状况及胎儿发育风险。
1、血常规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可判断孕妇是否存在贫血或感染。孕期血容量增加可能导致生理性贫血,但严重贫血会影响胎儿供氧。白细胞异常升高可能提示感染风险。
2、血型血型检查包含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Rh阴性孕妇若怀有Rh阳性胎儿,可能发生母胎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需在孕28周左右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预防。
3、肝功能通过检测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表现为皮肤瘙痒伴肝功能异常,可能增加早产风险。异常结果需排除病毒性肝炎等疾病。
4、肾功能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反映肾脏过滤功能。孕期肾脏负担加重,肾功能异常可能提示妊娠高血压或慢性肾病。严重肾功能不全可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5、血糖筛查妊娠24-28周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异常者需通过饮食运动或胰岛素治疗。
孕期除定期抽血检查外,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铁剂和叶酸,避免生冷食物。每天进行适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出现头晕乏力、皮肤黄染等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复诊。所有检查结果应由产科医生综合评估,必要时进行进一步诊断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