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抽血后未按压可能导致局部青紫。青紫现象主要与血管损伤、凝血功能、按压时间、个体差异、后续护理等因素有关。
1、血管损伤:
采血针穿刺可能造成微小血管破裂,血液渗出至皮下组织形成淤血。血管弹性较差或位置较浅时更易发生,表现为皮肤青紫。
2、凝血功能:
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异常会延长止血时间。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可能加重淤血程度,需提前告知医护人员。
3、按压时间:
建议持续按压5-10分钟至完全止血。过早松开棉签会使未闭合的血管继续渗血,尤其对于静脉压力较高的肘窝部位。
4、个体差异:
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女性皮肤较薄,更容易显现皮下淤血。部分人群毛细血管通透性较高,轻微损伤即可导致明显青紫。
5、后续护理:
24小时内冷敷可收缩血管减少出血,48小时后热敷促进淤血吸收。避免抽血侧肢体提重物或剧烈运动,防止血管再度破裂。
出现青紫后应保持患肢抬高,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日常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有助于增强血管韧性。适度活动手腕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直接按压淤青部位。若青紫面积持续扩大或伴随剧烈疼痛,需排除血肿或感染可能,及时就医检查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