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级别胶质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低级别胶质瘤通常由基因突变、电离辐射暴露、神经胶质细胞异常增殖、遗传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手术切除:肿瘤位置表浅且未侵犯功能区时优先选择,全切可显著改善预后,术后需病理确诊分级。
2、放射治疗:适用于术后残留或无法手术者,可能引起脑水肿等副作用,常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精准定位。
3、化学治疗:替莫唑胺为常用口服化疗药,PCV方案联合丙卡巴肼等药物可用于复发患者,需监测骨髓抑制。
4、定期随访:每3-6个月复查头颅MRI评估进展,出现头痛加重或新发癫痫需及时就诊,部分病例可能恶变为高级别胶质瘤。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避免高脂饮食及吸烟等危险因素,治疗期间需配合医生进行认知功能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