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复发后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干预。胶质瘤复发通常与肿瘤残留、基因突变、治疗抵抗、微环境改变、免疫逃逸等因素有关。
1、手术切除对于局部复发的胶质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方案。医生会根据肿瘤位置和范围选择开颅手术或神经内镜手术,尽可能切除肿瘤组织。术后需配合病理检查明确复发性质,若为高级别胶质瘤常需联合放化疗。手术风险包括神经功能损伤、脑水肿等,需由神经外科专家评估指征。
2、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或调强放疗可用于控制复发灶生长。对于无法手术的深部肿瘤,伽玛刀或质子治疗能精准靶向病灶。放疗可能引起放射性脑坏死、认知功能下降等副作用,需采用分次照射保护正常脑组织。既往接受过放疗者需评估累积剂量限制。
3、化学治疗替莫唑胺胶囊、洛莫司汀胶囊、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等药物可穿透血脑屏障抑制肿瘤。化疗方案需根据分子检测结果调整,MGMT启动子甲基化患者对烷化剂更敏感。治疗期间需监测骨髓抑制、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必要时联合止吐药物支持治疗。
4、靶向治疗针对IDH突变、BRAF融合等特定基因变异,可使用恩曲替尼胶囊、拉罗替尼胶囊等靶向药物。治疗前需通过二代测序明确驱动基因状态,部分药物需联合PD-1抑制剂增强疗效。可能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等不良反应,需定期进行影像学评估。
5、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可激活T细胞抗肿瘤免疫。适用于高肿瘤突变负荷或错配修复缺陷患者,需注意免疫相关性脑炎等风险。可联合肿瘤电场治疗或溶瘤病毒疗法提高应答率,治疗期间需持续监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复发胶质瘤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和抗氧化剂,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或太极,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定期复查头部MRI监测病情,出现头痛加重或肢体无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心理支持对缓解焦虑抑郁情绪至关重要,可参与专业心理咨询或病友互助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