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发病率上升可能与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滥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及黄曲霉毒素暴露等因素有关,早期筛查和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降低风险。
1、肝炎病毒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是肝癌主要病因,病毒持续损伤肝细胞导致癌变。治疗需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并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和影像学检查。
2、酒精滥用长期酗酒导致酒精性肝硬化,肝细胞再生过程中易发生恶变。戒酒是核心治疗,严重者需肝移植,可配合美他多辛等药物辅助戒断。
3、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谢综合征相关的脂肪肝炎症持续进展可能诱发肝癌。控制血糖血脂、减重5%-10%可逆转病变,必要时使用吡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
4、黄曲霉毒素暴露霉变谷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与p53基因突变密切相关。预防需严格食品储存,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筛查。
保持均衡饮食,限制加工食品摄入,规律锻炼控制体重,接种乙肝疫苗,避免共用注射器,40岁以上高危人群每年做肝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