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判断主要依据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等表现,早期可能伴随轻微腹痛,进展期可出现水样便或黏液便,严重时可能引发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1、排便频率每日排便超过3次且持续2天以上,粪便含水量明显增加,可能提示腹泻。生理性原因如饮食刺激可通过调整饮食缓解,病理性原因如肠易激综合征需就医排查。
2、粪便性状观察粪便是否呈稀水样、糊状或含未消化食物。进食不洁食物导致的腹泻可口服补液盐,若伴随血便需警惕细菌性痢疾等感染性疾病。
3、伴随症状轻度腹泻多伴腹胀或肠鸣,中重度可能发热或呕吐。轮状病毒感染常见于儿童,家长需注意补液;成人持续性腹泻需排除炎症性肠病。
4、持续时间急性腹泻通常2周内自愈,超过4周属慢性腹泻。慢性腹泻可能与乳糖不耐受有关,必要时需进行粪便常规或肠镜检查。
出现腹泻时建议记录排便情况及伴随症状,避免高脂高纤维饮食,若持续48小时未缓解或出现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