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感染可通过局部清洁、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动力治疗等方式治疗。粉刺感染通常由细菌滋生、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使用温和的氨基酸洁面产品清洁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洗面奶。每日清洁2-3次,水温控制在32-35摄氏度为宜。清洁后使用一次性洁面巾按压吸干水分。
2、外用药物可遵医嘱使用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过氧苯甲酰凝胶等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与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局部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肿、疼痛、脓疱等症状。
3、口服药物严重感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异维A酸等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与深部感染、反复发作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囊肿、结节、瘢痕等症状。
4、光动力治疗对于顽固性感染可采用红蓝光照射治疗,通过特定波长光线杀灭细菌并抑制皮脂分泌。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通常需要多次治疗。
治疗期间避免挤压粉刺,保持规律作息,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摄入,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