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下长脂肪粒可能由遗传因素、油脂分泌旺盛、护肤品使用不当、皮肤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护肤习惯、局部治疗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因遗传性皮脂腺代谢异常易发脂肪粒,建议家长观察儿童眼周皮肤状况,避免过度揉搓,可遵医嘱使用维A酸乳膏、水杨酸软膏或金霉素眼膏。
2、油脂分泌旺盛皮脂腺分泌过多堵塞毛囊口形成粟丘疹,表现为白色小颗粒。需减少高油脂护肤品使用,清洁时选择温和氨基酸洗面奶。
3、护肤品使用不当眼霜过于油腻或卸妆不彻底导致毛孔堵塞,伴随局部微小囊肿。应更换清爽型眼部产品,必要时使用盐酸金霉素眼膏辅助消退。
4、皮肤损伤眼部频繁摩擦或紫外线损伤可能诱发角蛋白异常沉积,形成坚硬小丘疹。需做好防晒,破损处可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
日常注意眼部清洁时动作轻柔,避免自行挑破脂肪粒,反复发作或伴随红肿时应及时就医皮肤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