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眼角肉团状可能由结膜息肉、泪阜增生、睑裂斑、皮样囊肿等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结膜息肉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能导致结膜组织增生形成息肉,表现为内眼角粉红色赘生物,可通过激光或手术切除,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普拉洛芬滴眼液。
2、泪阜增生泪腺排泄管阻塞可能导致泪阜部位出现淡黄色隆起,伴随异物感,可通过热敷缓解,严重时需手术切除,可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溴莫尼定滴眼液。
3、睑裂斑紫外线长期照射引发的结膜变性表现为黄白色三角形隆起,多无自觉症状,可观察暂不处理,若影响外观可考虑手术,常用聚乙烯醇滴眼液、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
4、皮样囊肿先天发育异常导致皮下组织在内眼角形成囊性肿物,质地柔软可推动,需手术完整切除防止复发,术后可使用加替沙星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贝复舒滴眼液预防感染。
建议避免揉眼及强光刺激,保持眼部清洁,出现红肿疼痛或视力影响应及时就诊眼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