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部血管瘤可通过定期观察、药物治疗、介入栓塞、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肝部血管瘤通常由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雌激素水平升高、肝内血管损伤、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定期观察体积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的血管瘤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观察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
2、药物治疗生长较快的血管瘤可使用普萘洛尔、泼尼松、干扰素等药物控制,可能与肝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常伴随右上腹隐痛。
3、介入栓塞通过股动脉插管注入栓塞剂阻断肿瘤血供,适用于3-10厘米的血管瘤,通常与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相关,可能出现腹胀症状。
4、手术切除直径超过10厘米或压迫周围器官时需手术,常见于多发性血管瘤或合并血小板减少,术后需监测肝功能恢复情况。
日常避免服用雌激素类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出现持续腹痛或瘤体快速增长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