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粪便通常呈现水样便、黏液便、血便或脓血便,可能伴有未消化食物残渣,主要与感染性因素、饮食刺激、肠道炎症、消化功能紊乱有关。
1、水样便:肠道受病毒或细菌感染后分泌大量液体,导致粪便呈喷射状稀水样。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洛哌丁胺等药物控制腹泻,同时补充电解质。
2、黏液便:肠黏膜受刺激后分泌黏液增多,粪便表面可见透明或白色丝状物。可能与诺如病毒感染或食物过敏有关,需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必要时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
3、血便脓便:志贺菌或弯曲杆菌感染可能导致结肠黏膜溃疡出血,粪便混有暗红色血液或黄白色脓液。需抗生素治疗如阿奇霉素、头孢克肟,并完善粪便培养。
4、未消化便:胃肠功能紊乱导致食物消化不完全,粪便含明显菜叶、脂肪滴等残渣。可短期服用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避免进食高纤维或高脂食物。
观察粪便性状变化时需记录排便频率,出现持续血便、高热或脱水症状应立即就医,恢复期选择低渣饮食并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