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感染途径主要有病毒性肝炎传播、酒精性肝病进展、胆汁淤积性肝病恶化、遗传代谢性疾病诱发等。
1、病毒性肝炎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母婴或性接触传播,长期感染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治疗需使用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等抗病毒药物,配合肝保护剂如复方甘草酸苷。
2、酒精性肝病进展长期过量饮酒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进而发展为酒精性肝炎和纤维化。戒酒是关键治疗措施,可辅以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宾等护肝药物。
3、胆汁淤积性肝病恶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疾病引起胆汁排泄障碍,长期淤积损伤肝细胞。治疗需用熊去氧胆酸改善胆汁淤积,严重时需行胆管引流术。
4、遗传代谢性疾病诱发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等遗传病导致金属离子代谢异常,沉积在肝脏引发纤维化。治疗需采用去铁胺、青霉胺等金属螯合剂,配合低铜饮食。
肝硬化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高脂饮食和肝毒性药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