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完母乳拉稀可能与哺乳姿势不当、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牛奶蛋白过敏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乳糖酶、抗感染治疗、回避过敏原等方式改善。
1、哺乳姿势不当哺乳时含接不良导致吸入过多空气,可能诱发肠蠕动加快。建议家长采用半卧位姿势喂养,喂奶后竖抱拍嗝,无须用药。
2、乳糖不耐受母乳中乳糖含量高,部分婴儿肠道缺乏乳糖酶导致腹泻。家长需观察是否伴随泡沫便,可遵医嘱补充乳糖酶制剂如康丽赋、儿歌、爱宝等。
3、肠道感染可能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通常伴有发热、黏液便。家长需及时送检大便常规,医生可能开具蒙脱石散、益生菌或抗生素治疗。
4、牛奶蛋白过敏母乳妈妈饮食中的牛奶蛋白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表现为血丝便和湿疹。建议母亲回避奶制品,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深度水解奶粉。
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保持饮食清淡,注意宝宝臀部护理,若腹泻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脱水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