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病控制好血压后仍可能缓慢进展,主要与血压波动、蛋白尿控制、合并代谢异常、靶器官损害程度等因素有关。
1、血压波动:即使平均血压达标,夜间高血压或晨峰血压仍会加速肾小球硬化。建议动态血压监测,可选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长效降压药。
2、蛋白尿控制:持续性蛋白尿是肾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厄贝沙坦具有降蛋白尿作用。
3、代谢异常:合并高血糖、高尿酸等代谢紊乱会加重肾损伤。需同步控制血糖,别嘌醇等降尿酸药物可辅助保护肾功能。
4、靶器官损害:已出现肾小动脉硬化或肾间质纤维化时,结构改变不可逆。肾穿刺活检可评估病变程度,必要时需启动肾脏替代治疗准备。
患者应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