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根据病理机制和心电图表现可分为五型,主要包括1型、2型、3型、4型、5型。
1型:自发性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完全闭塞,需紧急介入或溶栓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
2型:继发性因心肌氧供需失衡引发,常见于严重贫血、低血压或心律失常,需纠正原发病,可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
3型:猝死型突发心脏骤停伴心肌缺血证据,需立即心肺复苏,存活者后续需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并干预。
4型:介入相关分为4a型(PCI术中发生)、4b型(支架内血栓形成),需强化抗栓治疗如肝素、替罗非班。
5型:搭桥相关CABG术后心肌坏死,需优化围术期管理,监测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变化。
心肌梗死患者应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遵医嘱规律服药并定期复查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