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接种乙肝疫苗或流脑疫苗后发热可能由疫苗反应、免疫激活、继发感染、罕见过敏反应引起,通常表现为低热、局部红肿,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
1. 疫苗反应疫苗成分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时可能引发低热,体温多低于38.5摄氏度,建议家长保持孩子衣着宽松,适量饮用温水,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2. 免疫激活疫苗中的抗原物质激活淋巴细胞可能导致短暂发热,通常24小时内自行消退,家长需避免过度包裹孩子,可采用温水擦浴帮助散热。
3. 继发感染可能与接种时受凉或交叉感染有关,表现为持续高热伴咳嗽腹泻,需就医排除呼吸道或胃肠感染,医生可能开具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4. 过敏反应极少数儿童对疫苗辅料如氢氧化铝佐剂过敏,可能出现高热伴皮疹,需立即就医处理,临床可能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肾上腺素或氯雷他定糖浆。
接种后48小时内建议清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若发热超过39摄氏度或持续72小时以上应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