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骨密度低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维生素D、增加户外活动、医学干预等方式改善。通常与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缺乏运动、代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结构保证每日奶制品摄入,母乳喂养者母亲需增加高钙食物,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可引入奶酪、豆腐等钙含量高的食物。避免过量摄入影响钙吸收的植酸、草酸类食物。
2、补充维生素D足月儿出生后每日需补充400IU维生素D,早产儿需加倍补充。家长需遵医嘱使用维生素D滴剂,同时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鱼类、蛋黄等辅食。
3、增加户外活动家长需每日带宝宝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阳光照射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可进行被动操、爬行训练等适合月龄的运动刺激骨骼发育。
4、医学干预可能与佝偻病、肾小管酸中毒等疾病有关,通常表现为方颅、肋缘外翻、生长迟缓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D3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严重者需住院治疗。
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避免过早站立行走,6个月内婴儿建议每月复查骨碱性磷酸酶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