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后发热可能由胃肠炎、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对症用药、饮食调整、病原体治疗等方式干预。
1、胃肠炎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胃肠黏膜炎症,表现为水样便伴低热。建议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调节菌群。
2、食物中毒食用变质食物后毒素刺激胃肠,常见呕吐腹泻后体温升高。需暂停进食4-6小时,诺氟沙星对抗细菌毒素,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维持平衡。
3、细菌性痢疾志贺菌感染引发脓血便及高热,可能伴随里急后重。需粪便培养确诊,左氧氟沙星进行抗菌治疗,必要时静脉补液纠正脱水。
4、轮状病毒感染秋冬季节高发,先出现蛋花汤样腹泻后发热。以补液和对症为主,利巴韦林抗病毒,蒙脱石散联合锌制剂缩短病程。
发病期间选择米汤、软面条等清淡饮食,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体温超过38.5℃需及时就医明确感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