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炎一年后发展为食道癌的概率较低,但长期未控制的慢性炎症可能增加癌变风险。主要影响因素有炎症持续程度、黏膜损伤修复情况、伴随疾病及生活习惯等。
1、炎症持续程度轻度反流性食道炎通过抑酸治疗多可缓解,癌变风险极低。若反复发作未规范治疗,可能进展为巴雷特食道,此时需定期胃镜监测。
2、黏膜损伤修复长期胃酸腐蚀导致食道鳞状上皮化生为柱状上皮(巴雷特食道),属癌前病变。建议每1-3年复查胃镜并活检,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治疗。
3、伴随疾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贲门失弛缓症或免疫缺陷时,黏膜修复能力下降。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四联疗法。
4、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烫食等刺激会加速黏膜恶变。戒烟限酒、避免高脂饮食可降低风险,必要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控制胃酸。
确诊食道炎后应规范用药并定期随访,出现吞咽梗阻、消瘦等症状时需立即胃镜检查排除恶变,日常注意少食多餐、餐后直立位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