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通常由创面渗血、电凝痂脱落、血管处理不当、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多数出血量较少且可自行停止。
1、创面渗血息肉切除后黏膜创面微小血管暴露,可能出现渗血。表现为粪便表面少量鲜红色血迹,一般无须特殊处理,术后保持低渣饮食有助于创面愈合。
2、电凝痂脱落电切术后3-7天焦痂脱落时可能引发出血。出血多为间歇性,避免剧烈运动及用力排便可降低风险,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血凝酶、云南白药。
3、血管处理不当较大息肉基底血管未充分凝固可能导致延迟性出血。若出现大量鲜红血便或黑便需立即就医,内镜下可采用钛夹止血或肾上腺素局部注射。
4、凝血功能障碍术前未停用抗凝药或存在血液疾病时易发生持续出血。术前应完善凝血功能检查,术后密切监测出血情况,必要时输注凝血因子或新鲜冰冻血浆。
术后1周内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剧烈活动,观察排便性状变化,若出现头晕、心悸或持续出血需及时返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