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后低体温可能由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感染后虚弱、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病因。
1. 体温调节紊乱:发热后大量出汗导致散热过度,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未及时适应。建议保持环境温度稳定,补充温盐水,避免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
2. 药物影响: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可能过度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体温过低。伴随用药后寒战需停用药物,可遵医嘱使用阿咖酚散辅助调节。
3. 感染后状态:病毒性感染如流感可能暂时影响自主神经功能,与白细胞介素-1水平骤降有关。表现为乏力伴体温低于36℃,可监测心率血压,必要时静脉补液。
4.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发热时代谢亢进,退热后易出现持续性低体温。需检测TSH水平,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甲状腺片等替代治疗。
建议每日监测腋温3次,体温低于35℃或持续48小时未恢复需就医。可适量饮用红糖姜茶,避免长时间空腹,注意足部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