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痛风与慢性痛风可通过发作特点、症状持续时间、关节受累情况及尿酸结晶沉积程度区分。主要差异体现在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关节损伤及治疗策略上。
1. 发作特点急性痛风多为突发单关节剧痛,常见于夜间或清晨,大脚趾关节首发概率高;慢性痛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多关节疼痛,发作间隔逐渐缩短。
2. 症状表现急性期可见关节红肿热痛,7-14天可自行缓解;慢性期关节持续隐痛,伴随痛风石形成,皮肤可能出现溃疡或白色尿酸结晶渗出。
3. 关节损伤急性痛风较少造成永久性关节破坏;慢性痛风易导致关节畸形、骨质侵蚀,X线可见穿凿样骨质缺损。
4. 治疗差异急性期以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快速止痛为主;慢性期需长期降尿酸治疗,常用别嘌醇、非布司他等药物控制血尿酸水平。
建议痛风患者定期监测血尿酸值,避免高嘌呤饮食,急性发作时及时就医规范治疗,慢性期坚持用药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