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肠化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胆汁反流、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黏膜保护治疗、内镜下切除、定期随访等方式干预。
1、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长期受幽门螺杆菌毒素刺激,导致胃腺体逐渐被肠型上皮替代。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确诊,根除治疗常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颗粒三联疗法。
2、胆汁反流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部,胆汁酸破坏胃黏膜屏障。建议抬高床头、避免高脂饮食,药物可选铝碳酸镁咀嚼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瑞巴派特片保护黏膜。
3、慢性炎症长期慢性胃炎导致胃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可能伴随上腹隐痛、餐后饱胀。需控制辛辣刺激食物,使用替普瑞酮胶囊、康复新液、胃复春片促进黏膜修复。
4、遗传易感性部分患者存在CDH1基因突变,肠化发展速度较快。建议一级亲属定期胃镜筛查,重度异型增生者可考虑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日常需戒烟限酒,避免腌制及过热食物,每1-2年复查胃镜监测病变进展,出现持续腹痛或消瘦时及时消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