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球菌性细菌性关节炎需进行关节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该病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
1、关节液检查通过关节穿刺获取关节液,分析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及葡萄糖水平。关节液浑浊、白细胞计数超过50000/μL提示细菌感染,需同时进行革兰染色和培养。
2、血液检查检测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等炎症指标。血液培养可帮助明确病原体,约50%病例血培养呈阳性,结果有助于指导抗生素选择。
3、影像学检查X线可观察关节间隙变化和骨质破坏,MRI能早期发现软组织脓肿和骨髓炎。超声检查有助于引导关节穿刺并评估滑膜增生情况。
4、病原学检查除常规培养外,可采用PCR技术快速检测细菌DNA。药敏试验可确定细菌耐药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需特别关注耐甲氧西林菌株。
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前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检测结果。治疗期间需保持关节制动,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