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可能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肺结核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氧疗、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导致气道阻塞,引发肺动脉压力升高。表现为咳嗽、气短,可遵医嘱使用沙丁胺醇、噻托溴铵、布地奈德等支气管扩张剂。
2、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增加使右心室负荷加重,可能与结缔组织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有关。常见症状包括乏力、胸痛,需使用波生坦、安立生坦、西地那非等靶向药物。
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反复缺氧导致肺动脉收缩,长期可发展为右心衰竭。典型表现有日间嗜睡、打鼾,建议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配合减重。
4、肺结核后遗症肺部广泛纤维化破坏血管床结构,增加右心泵血阻力。可能伴随低热、咯血,需规范抗结核治疗并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
日常需严格戒烟并避免呼吸道感染,保持低盐饮食,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与体重变化,急性加重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