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通过心率起源、心电图特征、症状诱因及治疗方式区分。主要区别包括心率起源位置、节律规整性、发作特点及药物选择。
1. 心率起源窦性心动过速起源于窦房结,属于生理性代偿反应;室上性心动过速多由房室结或心房异常通路引发,属于病理性心律失常。
2.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显示P波规律存在且与QRS波比例1:1;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表现为P波缺失或与QRS波分离,心率通常超过150次/分。
3. 症状诱因窦性心动过速多由运动、焦虑等生理因素诱发,症状较轻;室上性心动过速常突发突止,可能伴心悸、胸痛甚至晕厥。
4. 治疗方式窦性心动过速以去除诱因为主;室上性心动过速需药物如维拉帕米、普罗帕酮或射频消融术治疗,严重时需同步电复律。
建议出现持续心悸或晕厥时及时心内科就诊,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明确诊断,避免自行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