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可能由母婴传播、血液接触、性接触、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乙肝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保肝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控制。
1、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从母亲传染给婴儿,新生儿需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阻断率达95%以上。
2、血液接触共用注射器、不规范输血或纹身等血液暴露行为可能导致感染,接触后应立即清洗消毒并检测抗体,必要时进行暴露后预防。
3、性接触无保护性行为可能传播病毒,建议使用安全套并督促伴侣检测,确诊后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
4、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者更易发展为慢性乙肝,表现为乏力、黄疸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
乙肝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及肝脏超声,必要时进行肝纤维化扫描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