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初期腹泻主要表现为水样便或稀便,每日排便次数超过3次,可能伴随腹痛、恶心等症状。腹泻特点与免疫系统受损、机会性感染等因素有关。
1、免疫抑制HIV病毒破坏CD4+T细胞导致免疫缺陷,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引发渗透性腹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2、机会感染隐孢子虫、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易侵袭免疫低下者,造成分泌性腹泻。需进行病原学检测后使用阿奇霉素、更昔洛韦等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3、药物副作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如替诺福韦可能引起药物性腹泻,通常表现为轻度稀便。可调整用药方案或联用益生菌改善症状。
4、营养吸收障碍肠黏膜损伤导致乳糖酶缺乏,出现进食后腹胀腹泻。建议采用低乳糖饮食,必要时补充胰酶制剂帮助消化吸收。
艾滋病相关腹泻需及时进行HIV检测和CD4细胞计数,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注意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