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通常在育龄期(25-35岁)被发现,诊断高峰集中在痛经加重、不孕就诊或妇科检查时。主要识别节点有月经初潮后痛经持续加重、生育期不孕检查、盆腔包块意外发现、绝经后异常出血四类情况。
1、初潮后痛经青少年女性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可能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家长需关注孩子月经疼痛程度变化,及时就医排除病变。
2、生育期不孕30%不孕患者在生殖检查中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或盆腔粘连可能影响受孕,建议备孕1年未孕者系统筛查。
3、盆腔包块体检超声发现的卵巢囊肿(如巧囊)常为无症状患者的首要诊断线索。直径超过4厘米的囊实性包块需进一步鉴别。
4、绝经后出血绝经后女性出现异常子宫出血伴CA125升高,需警惕异位内膜恶变可能。此类情况虽罕见但需优先排除恶性肿瘤。
建议育龄女性每年进行妇科超声检查,痛经患者可考虑提前筛查。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戈舍瑞林等药物控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