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HIV后可能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乏力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机会性感染预防、免疫调节及营养支持。HIV感染需终身规范治疗,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1、抗病毒治疗联合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等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控制病情进展,需严格遵医嘱定时服药。
2、机会性感染防治针对肺孢子菌肺炎可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隐球菌脑膜炎需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调整预防方案。
3、免疫调节通过白细胞介素-2等药物改善免疫功能,配合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
4、营养支持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补充维生素B族及硒元素,维持体重在正常范围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HIV感染者应每3-6个月进行病毒载量检测,避免高脂饮食与生冷食物,保持良好心态配合长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