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痤疮主要由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肝郁气滞、血瘀痰凝、冲任失调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饮食调节等方式改善。
1、肺经风热肺经风热多因外感风邪或饮食辛辣导致肺热上蒸,表现为面部丘疹色红、伴痒痛。治疗以疏风清热为主,可选用枇杷清肺饮加减,常用药物包括枇杷叶、桑白皮等。日常需避免抓挠,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
2、脾胃湿热脾胃湿热常因过食肥甘厚味,湿浊内蕴化热,表现为痤疮脓疱密集、皮肤油腻。治疗需清热化湿,方选茵陈蒿汤或黄连解毒汤,含茵陈、栀子等成分。建议控制甜腻食物,适当增加冬瓜、薏苡仁等利湿食材。
3、肝郁气滞长期情绪不畅可致肝气郁结,气血瘀滞于面部,形成暗红色结节或囊肿。治疗宜疏肝解郁,常用柴胡疏肝散,含柴胡、香附等药物。调节情绪压力,配合玫瑰花、陈皮等代茶饮有助于缓解症状。
4、血瘀痰凝病程迁延者易形成血瘀痰凝,表现为硬结囊肿、色素沉着。需活血化痰散结,方选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含桃仁、半夏等成分。局部可配合针灸刺络拔罐,避免挤压皮损。
5、冲任失调女性经前痤疮加重多与冲任失调相关,伴随月经不调。治疗需调和冲任,方用丹栀逍遥散,含牡丹皮、栀子等药物。注意经期保暖,适量饮用益母草红糖水辅助调理。
中医调理痤疮需辨证施治,建议就诊正规中医机构。日常保持面部清洁,选用温和洗护产品;饮食宜清淡,避免熬夜;女性经期前后注意观察皮损变化。若囊肿结节长期不消或伴明显疼痛,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皮肤疾病。